找到相关内容102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见达法师:佛教未来世界化发展的三条线索

    法性空”为极则,空作为一概念,必然还要不断地否定和超越下去,以至于无穷,但是这并无法充份说明成佛的可能性。如是,唯识从重有兴起,将万法归结于虚妄识心之中,然而由于唯识学派其转染识成净智所需的正闻熏习...

    见达 ( 台湾中台禅寺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2973197.html
  • 玄奘法师对律宗之影响

    。此迹异本也。”[22]  看了《业疏》后面所说的话,我们再倒过来看前面“欲了妄情……辗转能净妄源”这段话。就会明白,道宣这里所说的“熏”与唯识宗所言的“熏习”有所区别。这里的“熏”类似于,《法华经》...

    照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1873472.html
  • 略论《瑜伽师地论·真实义品》

    但是如果没有对佛教的认知模式和法义的听闻熏习,那么要想正确理解佛教的世间的二种真实也是困难的。对于二种岀世间真实更是无法体认到,是因为此二种真实必须建立在对佛法的绝对信解的基础上,否则无法得到法益。...

    香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573526.html
  • 如来藏与唯识学关系问题之分析

    ‘持种心证’在论中有云:“谓契经说杂染清净诸法种子之所集起。故名为心。若无此识彼持种心不应有故。谓诸转识在灭定等有间断故。根境作意善等类别易脱起故。如电光等不坚住故。非可熏习。不能持种。非染净种所集起...

    慧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173537.html
  • 唯识学中的知识论

    凡夫外道不易辨别,就是愚法的声闻行人,亦错认第六识为根,不知根识各有种子现行的熏习,所以为说愚者难分识与根。[22]  如此看来,大乘唯识的立场是“识见”的立场,是以“识”为能知,而不是“根”。上面讲到...

    德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973552.html
  • 依据圣言量来建立人间佛教

    菩萨净戒多闻熏习渐次  修学佛陀无上之人格,其以斯为基乎﹖﹗  二、关于家庭生活者  家庭制度,中国向重伦常大道﹕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,  夫妇随顺等。光前裕后,齐家以礼。  163页  佛教于家庭之教化...修学者,原为充足养育人间佛教化之人材。换言之,即所谓  专事高尚出世之修养与负责指导教化人类者也。既尔,故出  家者之生活,取于被教化之在家信众宜矣。故出家僧众,仅  内修精进,以蓄其德,多闻熏习,以广...

    法舫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5673736.html
  • 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讨

    的重视强度,自然于唐  时形成一股风气,湛然的理具思想,特别就「具」来凸显「  理」,即在此思潮的熏习下而酝酿出来。  就湛然的理具思想而言,其受华严宗思想的影响又比禅  宗大,此可由湛然诸论著间接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2874002.html
  • 佛教哲学与唯识现象学: 吴汝钧与赖贤宗对谈

    薰习,所以这种缘是一种外缘,这种外缘本身也是一种经验的性格,就是你在什麼时间,什麼地方,碰到一个成佛的人,已经成佛的一个正觉的人,听他说法然后受他熏习,让自己的无漏种子现行,像这种事情就是经验性的,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174066.html
  • 有关“三类境”的几个问题

    极微自种若由极微熏习而成,则假法亦能熏种,便与《成唯识论》所说“假法如无,非因缘故”[9]相违。那么,圆测一系对此是如何理解的呢?  《增明记》曾引《西明疏》卷一云:  问:大乘极微为假为实?三藏解云...

    傅新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974082.html
  • 隆莲法师《心经浅释》

    ,以後因缘成熟就会产生作用叫种子起现行。对於佛法的道理不知道就应多学,久久熏习,让其在八识田中下个种子,久了就会熟悉的。 五蕴偏重讲心即精神方面,只有一色蕴讲的是物质,其余四蕴都是讲精神方面的。五蕴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3376148.html